崔鳳華個人攝影經歷簡介:
自開始學習攝影,對紀實攝影一片癡心,幾年間持續(xù)拍攝《運河兩岸》《雜技娃》《民間手藝人》等紀實專題,雖然這些專題還不成熟,堅持拍攝過程中也是不斷有所感悟,雖然大大小小獲得過一些攝影獎項,在本地雜志和報紙陸續(xù)發(fā)表了一些風景和紀實單片,仍然覺得需要進一步學習和探索。
作品標題:雜技娃的成長之路
作品闡釋:
“上至九十九,下到剛會走,吳橋耍雜技,人人有一手。吳橋雜技植根于民間,以其悠久的歷史和"驚、險、奇、絕"的藝術魅力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其藝術構成中有很多節(jié)目及道具制作是經千年傳承發(fā)展和完善的藝術精品。可是近年來,雜技生源短缺,很多老藝人的絕活兒面臨斷代失傳的危險。
這個專題拍攝的是民間家族式雜技團——周天雜技團的孩子們,團長周天出身雜技世家,被譽為空竹王子。團里基本有七八個孩子,其中真正成手的學了兩年以上的孩子就是四個,每年都會招收學徒,但是真正有雜技天賦,又吃得了苦留下來的孩子卻很少,在拍攝的幾個月里,加入過三四個孩子,都因為吃不了苦放棄了學業(yè),學徒大都是五六歲開始進團學習,吃住在雜技團,和周天一家的關系既是師徒又是家庭的成員。這些孩子的訓練場地就是雜技團門口的街邊柳樹下,條件雖然艱苦可是孩子們樂在其中,他們訓練過程中有淚有汗有血有痛,可是他們堅強樂觀,憑著智慧悟性不斷進步著,在拍攝他們的幾個月里,從開始的不忍,到后來的熟悉后對他們的喜愛和佩服,用鏡頭見證了他們充實的學習訓練生活,見證了吳橋雜技文化的傳承。這些雜技娃兒們就像春天的樹苗一天一個變化,欣欣向榮的成長著。
圖片說明(包括拍攝時間、事件等信息):
01、2015.5.17 這三個孩子是一個組合,專業(yè)練習高空動作,大的14歲是底座,小的九歲是最高空,十歲孩子一直在中間位置,他們這是在練習比較基礎的動作,底座用的固定的桌子,練好這個動作后,底座換成14歲孩子。
02、2015.5.17 低空鋼絲在雜技行業(yè)比較沒有市場,為了這個節(jié)目不失傳,雜技團仍然保留這個節(jié)目,這個九歲小女孩從六歲開始每天堅持練習,她經常躺在鋼絲上一躺就半個來小時。
03、2015.9.19 孩子們每天都進行基本功練習,他們經常自創(chuàng)一些好玩兒的動作。
04、2015.8.15 早起六點多晨練鞭技的孩子,每個孩子早起一起練習完基本功后,接著練習自己的專業(yè)特長。
05、2015.7.1 低空鋼絲動作比較多難度比較大,女孩子不斷地加入新動作練習,她扶著板凳來幫組自己完成新動作。
06、2015.6.2 基本功練習中,教練在教孩子們怎樣到位的完成動作。
07、2015.6.6 課余時間,低空鋼絲的女孩子已經可以指導幫助別的孩子走鋼絲了。
08、2015.6.19 “瞧瞧你身上這些泥”,雜技訓練時一身土一身汗,這些孩子學會了苦中作樂,互相打趣。
09、2015.6.19 打包收工了,孩子們高高興興的結束了練習。
10、2015.9.19 壞小子們在玩兒疊羅漢游戲。
11、2015.6.6 雜技娃大都是從四五歲開始就離家吃住在雜技團,接受專業(yè)的訓練,孩子們經常會想家,女孩兒想家想的厲害了,就把爸媽寫在手上,這樣每天都有爸媽陪著自己。
12、2015.6.6 雜技學習有苦有累有血有汗,即使這樣,孩子們每天都開開心心的訓練。
13、2015.6.6 高空動作要膽大心細,失誤是常有的事,這個固定的高空三人組合,每天吃住訓練在一起,感情深厚,動作發(fā)生失誤出現危險時都能互相感應,互相救助。
14、2015.9.20 雜技娃成長的路上會摔得很疼,而且無人替代。
15、2015.9.19 雜技娃們經常會因為動作完成不到位,迷茫沮喪失去信心。
16、2015.9.20 魔鬼式訓練,眼淚,汗水疼痛,唯有堅持才能完成。
17、2015.9.19 反復的練習上千次的失誤,水滴穿石,才會慢慢成就一個動作的完美。
18、2015.6.16 雜技娃們每天都在進步,都在攻克一個個的技術難題,他們就像春天的樹苗一天天茁壯的成長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