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的外公,是一名打坦克的‘爆炸英雄’。”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三塘鎮(zhèn)“戰(zhàn)斗英雄羅亮泗陳列館”,穿著職業(yè)裝的王亞琴是一位特別的講解員——她講述的是自己外公鮮為人知的故事。
在王亞琴的記憶中,外公羅亮泗曾經(jīng)是村里再普通不過的老人。小時候,王亞琴經(jīng)常到外公家里玩,外公走路的樣子有些奇怪,她喜歡跟在外公身后學樣。
長大以后,王亞琴才知道,外公是一名抗美援朝戰(zhàn)斗英雄,他三次參加作戰(zhàn),兩次負傷。因為傷殘,外公走路會一瘸一拐。
這是6月10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三塘鎮(zhèn)“戰(zhàn)斗英雄羅亮泗陳列館”拍攝的羅亮泗資料照片。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
1950年10月,羅亮泗跟隨部隊入朝參戰(zhàn)。一次戰(zhàn)役中,20歲出頭的羅亮泗沖到敵方陣地前沿,用爆破筒將美軍重型坦克炸毀,榮立特等戰(zhàn)功,被授予“爆炸英雄”稱號。至今,他所在連隊還有以其名字命名的“羅亮泗班”。
1952年,羅亮泗退伍后回到衡南縣,卻“深藏功與名”,默默無聞地到工廠上班、在農(nóng)村種地,直到1996年去世。軍功章“塵封”在抽屜里,被小孩翻出來玩耍,弄丟了他一直不知道。
在子女印象里,父親羅亮泗勤勞、簡樸,回鄉(xiāng)后開墾荒山,分給有需要的鄉(xiāng)親;在機械修理廠當工人時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獲評“衡陽市先進生產(chǎn)(工作)者”;從部隊帶回來的棉服,補了又補,舍不得扔……
今年65歲的羅積省是羅亮泗的大兒子。他回憶說,父親從來沒有提起過他的戰(zhàn)功,但總是講起在部隊受到的教育和黨恩,教導他們“做人要堂堂正正,不要走歪門邪道,要多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”。他現(xiàn)在也像父親一樣,嚴格要求自己的一對兒女。
直到近幾年,家鄉(xiāng)人民才得知“爆炸英雄”羅亮泗的事跡。2019年,衡南縣人民政府將羅亮泗的老家樂洪村更名為羅亮泗村。2020年10月,“戰(zhàn)斗英雄羅亮泗陳列館”建成。如今,這里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吸引著廣大干部群眾前來參觀。
這是6月10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三塘鎮(zhèn)羅亮泗村拍攝的羅亮泗像。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
陳列館開館時,王亞琴主動申請擔任講解員,羅亮泗村還聘請她負責便民服務等工作。家住衡陽市區(qū)的王亞琴到村里上班,需要換乘兩次公交車,單程一個半小時。為了確保8點半準時到崗,她每天早上6點起床,風雨無阻。
在此之前,王亞琴是衡陽市一家珠寶店的主管,每月收入六七千元。如今,不僅工作更忙了,工資也大幅減少。珠寶店的同事很疑惑:“本來在城里安穩(wěn)地拿一份高工資,偏偏跑去鄉(xiāng)下,你究竟怎么想的?”
王亞琴回答說,雖然工資低了不少,但她覺得很值,當講解員有一種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榮譽感。“家人支持我的決定,老公說賺錢養(yǎng)家的壓力就留給他。”王亞琴說起這些,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
這是6月10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三塘鎮(zhèn)“戰(zhàn)斗英雄羅亮泗陳列館”前拍攝的王亞琴。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
為了當好講解員,王亞琴跟母親、舅舅聊外公的往事,找外公原來的部隊了解他的英勇事跡。外公原本有些模糊、一瘸一拐的背影,逐漸變得清晰、偉岸。
王亞琴說,在外公的影響下,他們的家風很好,兄弟姊妹們都自強自立、互幫互助。作為英雄的后人,她覺得自己肩負著一份責任,要盡最大努力講好紅色故事。
王亞琴(左)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三塘鎮(zhèn)羅亮泗村綜合服務中心工作(6月10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
近期,王亞琴將前往衡陽市12個縣市區(qū)參加紅色主題巡講。為了10分鐘的講述,她在家里對著鏡子反復練習。“一是不能給英雄的外公丟臉,二是要更好地弘揚紅色文化。”王亞琴對自己提出要求。
在家準備演講材料時,9歲的女兒柔柔在旁邊聽,也記在了心里。有次學校老師請同學們講紅色故事,柔柔第一個舉手,她告訴老師:“我要講老外公的故事,我的老外公是‘爆炸英雄’……”
王亞琴說,她時常教育自己的孩子,要先學做人、再學做事,要像外公那樣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,將紅色家風傳承下去。(新華社記者 白田田)